一位老奶奶说:现在,我有养老保险可以领,看病可以报销,每天都过得有奔头,好日子过不够。
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546项改革创新成果,16项被国家采纳推广,多式联运、商品期货等领域创新走在全国前列。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最近也监测到3只青头潜鸭……2012年,河南省已知陆生脊椎野生动物520种,其中鸟类384种。
河南奋进的脚步,不断书写新的传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时代命题,也是河南破题之意。河南省文旅厅厅长黄东升说。那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中原大地有哪些新变化、新标识、新形象、新气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中部大省发展的长期趋势和成长逻辑又是什么?创新成为鲜明新标识温婉优雅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被称为科研女神,其成果两次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目前被省医学科学院全职引进。实验室掌门人阎锡蕴期待着,把实验室打造成为全球纳米酶领域的引领者,为河南超千亿级纳米酶产业发展赋能。
全省深化证照分离多证集成放管服效改革,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助推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切实增强经营主体获得感。文化打造流行新风尚今年国庆节期间,郑州一名小男孩在博物馆内绘声绘色讲文物的视频火了。1977年常香玉赴任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勇敢地挑起了培育戏曲后辈人才的重担。
常香玉在朝鲜战场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人间戏剧唱做念打生死演绎红白花,戏剧人间风霜雨雪上下求索真善美。常香玉的女儿常小玉说,母亲一生演出场次不计其数,足迹遍布矿井下、高炉旁、田野上、校园里,甚至在只有一个战士的边防哨所、在只有一个五保老人的床前,她都满腔热忱地、一丝不苟地、饱含深情地把戏唱好、演好。1982年,人民艺术家常香玉在郑州祭城镇为农民演唱。
她用演出收入设立了香玉杯戏曲艺术基金,奖掖戏剧新秀。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从学校教室到街头巷尾,从舞台到荧屏,总能听到戏迷观众、戏曲演员在哼唱常香玉大师留下的经典,纪念人民艺术家常香玉诞辰百年系列活动火热进行,从不同侧面讲述大师的故事,传承戏比天大的香玉精神。
南街村艺术职业学校建校26年来,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她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的肥田沃土,又把最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每一次豫剧艺术节都吸引10多个省份的数十个院团参与,参演院团多、剧目丰富、展演时间长,这种大兵团作战全国罕见。河南日报老记者周淑丽给常香玉拍过无数张照片,见证过她无数次深入基层为民演出。
常香玉对学生的教育,从来不只是在课堂上的一招一式,更是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说,没有常香玉大师这一代老艺术家,就没有豫剧的今天。作为一名戏曲教育家,她的巨大贡献同样值得铭记。那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以常香玉为代表的广大戏剧工作者爱党爱国的徽章。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支援抗美援朝,她率香玉剧社巡回各地义演半年,以演出收入捐赠香玉剧社号战斗机一架。豫剧的腿儿很长,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区市。
巩义是艺术之乡,也是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故乡,戏曲爱好者众多。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学院院长廉玉柱说,谁说女子不如男的铿锵歌声在抗美援朝前沿阵地、军营山洞、后方医院、伙房营地久久地回响,变成千钧力量,激励着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保家卫国。
受常香玉的影响,很多常派弟子通过办戏校、收徒弟等方式传承香玉精神,弘扬常派艺术。周淑丽回忆说:常香玉不仅是在舞台上演出,她的舞台是广阔天地,是在人民群众当中,大家围着让她唱,她拿个小凳子站上去就为大家唱,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艺术家。身教胜于言传,常香玉对舞台的敬畏、对艺术的严谨,是弟子们一生受用的艺德典范。目前全国有专业豫剧院团167个、民营豫剧院团2100多个,从业人数达10万之众,是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在全国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影响力。守正创新 戏比天大常香玉9岁登台,82岁溘然长逝,在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演戏一百多出,演出场次逾万,足迹遍及大河上下、天山南北。资料图片常香玉对党、对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凡是党的号召、人民的需要她都竭尽全力。
常派艺术在豫剧旦行艺术的诸多流派中,成就最大、受众和影响面最广,形成了十腔九常,甚至是无腔不常的艺术格局,常香玉已成为豫剧的代名词。在巩义市偃月古城戏曲广场内,当地农民演员正在后台精心准备。
天山南北,福建海防,广西前沿,大庆矿区……都留下了她慰问演出的足迹。正如我省已故著名诗人王怀让所写:你说戏比天大,人民说你比戏大,你是一出比所有的戏都大的戏,演绎着人民艺术的灿烂辉煌……。
10月26日、27日,新郑市豫剧团在省人民会堂演出豫剧常派经典剧目《大祭桩》和《破洪州》。周淑丽 摄作为一名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唱腔被广为流传。
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石磊说,常香玉大师在艺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创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流派——豫剧常派艺术。她常说,对一个农民来说,没有比种地更大的,地比天大。河南豫剧院一团团长李金枝说:‘戏比天大,演戏先做人,这是我从恩师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她,就是人民艺术家常香玉。
今年10月29日,恰逢常香玉先生百年诞辰。常香玉始终将火热的心与人民群众紧紧相连,视老百姓为自己的衣食父母,把为人民群众演戏看作自己最大的快乐。
她主演的《拷红》《白蛇传》《花木兰》《大祭桩》《五世请缨》《破洪州》等代表剧目,久演不衰,早已成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经典之作。近年来,豫剧走向全国,还出访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走到哪里,都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就是豫剧的魅力。
随后,她又率团亲赴朝鲜,冒着战火硝烟慰问志愿军,在175天中演出了180场。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体义 温小娟百年前的今天——1923年农历九月十五日,一名女婴诞生于巩县(今巩义市)一个贫苦人家,谁也没料到,她会成为名震天下的一代宗师。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铮 摄豫剧的广泛流布,与豫剧通俗易懂、河南人口迁徙有关,也与老一代艺术家不辞辛劳到处巡演扩大影响密切相关。她坚持戏随时代走,艺随精神长,排演了《朝阳沟》《李双双》《人欢马叫》《红灯记》《柳河湾》等一批豫剧现代戏,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常派艺术焕发出了新的光彩……常派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长廊中的宝贵财富,是豫剧的一座巍峨高峰。戏比天大,常香玉视艺术为生命,在艺术创造上始终炽热追求,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变革。常香玉一生秉持为祖国放歌、为人民演戏的理念,用生命践行着戏比天大的精神。
虎美玲说,作为常派的传人,自己现在从前台转入后台,从舞台转入讲台,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传帮带,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把常派艺术传承下去。资料图片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她博采众家之长,打破门户之见,把豫东、豫西、祥符、沙河、高调五大豫剧地域声腔派系熔于一炉,而且广泛吸收了曲剧、越调、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及河南坠子等剧种和曲艺的艺术精华,集豫剧之大成,创造性地形成了以发声科学、吐字清晰,唱腔韵味酣畅、舒展奔放、变化自如、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大方、刚健清新为主要特点的常派艺术。百年香玉,人间常留玉生香。
常香玉大师生前是南街村艺术职业学校名誉校长,为学校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心血。她以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出类拔萃的艺术成就,书写了辉煌的艺术人生,在我国戏剧界铸成了一座不朽的丰碑。